网站导航

新闻资讯

重庆正规助孕

当前位置:重庆神州中泰助孕网 > 重庆正规助孕 >

右束支传导阻滞

2024-04-23 09:52


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并不低,今天通过四个病例入手,一起看看哪些RBBB表现不用治疗,哪些需要做出鉴别并救治。

病例一

男性,19岁,学生,既往体健,入伍体检心电图如下:V1导联出现小尖。

因为QRS波并未完全增宽,不超过120ms,这样的心电图是否能判定为不完全RBBB呢?

事实上,不可如此诊断。

有一种形似RBBB的“室上嵴图形”:

在右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交接部位有个肌肉隆起,称为室上嵴。该肌肉是横向位,在部分健康人该部位传导可能慢一些,紧接着使右室流出道的激动延缓。因为V1导联正好位于胸部右侧第四肋间,反映右心室流出道激动情况,所以心电图表现出在右室激动后,V1导联中部出现小r′波。

这样的图形完全是正常变异,在临床也很常见。那如何对完全性RBBB和室上嵴图形进行鉴别呢?

最主要是看V1导联,完全性RBBB的V1导联QRS呈rsR′型或M型,R′波宽大。室上嵴图形人群左右心室仍是同步收缩,只在右心室因室上嵴存在使传导略微延缓,此时V1导联虽然为双向波,但呈rsr′型,第二个R波非常小。

另外,两者的V5和V6导联S波也有不同。完全性RBBBⅠ、V5和V6导联S波增宽有切迹,时限≥0.04s,但并不深。室上嵴图形Ⅰ、Ⅱ、Ⅲ、V5和V6导联S波很细小,称为SⅠSⅡSⅢ现象。上下两图分别是完全性RBBB和室上嵴图形Ⅰ、V5和V6导联S波的图形。

其他如aVR导联、ST-T形态也有不同,可以参考以下图表进行鉴别。

不完全性RBBB和室上嵴图形的鉴别逻辑与上述相似,可参考以下图表。

要点抓取: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行心电图显示窄QRS型的不完全性RBBB图形,V1导联r>r′,Ⅰ、V5、V6导联S波不增宽可能是室上嵴延迟除极产生的正常生理性变异。

病例二

男性,30岁,突发晕厥就诊。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,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,房室结PR间期延长,Ⅰ度房室传导阻滞;肢体导联显示电轴左偏较重,左前分支阻滞(LAH)(见下图)。

看的出来,患者只有左后分支可传导,虽然心电图没有左后分支阻滞图形,但PR间期延长,可见左后分支也是有问题的,此时患者的晕厥表现可能不是通常所见的RBBB所致。

于是检测动态心电图,发现患者夜间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(AVB)并形成长达6.5s的长RR间歇(见下图)。明确了晕厥原因是Ⅲ度AVB。

询问既往史得知患者小学时曾有晕厥,未重视,后发现心电图异常,自述为“RBBB伴心电轴左偏”,多次超声心动未见异常。最终诊断为Lenegre病。

RBBB+LAH+PR间期延长+晕厥病史时要注意

Lenegre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脏传导系统束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发病年龄较轻,多在40岁之前就有RBBB表现,甚至婴儿或幼儿时期发病。

动态心电图特点是:(1)进行性加重的束支阻滞。最早、最多累及右束支,其次是左前分支;有纵向加重,从单侧到双侧BBB到高度AVB,或横向加重,即RBBB的QRS波逐渐变宽;(2)PR间期延长(AH间期正常,HV间期延长);(3)P波增宽。

病理上有弥漫性心内膜下硬化,在右束支经过部位最显著,压迫右束支引起传导阻滞。

如果临床碰到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,或伴有左前分支阻滞,无需多虑。但若还有PR间期延长,或从心电图表现发生横向加重,并且有黑曚或晕厥病史,要考虑是Lenegre病,这类患者要及早安装起搏器。

要点抓取:少数完全性RBBB可能是Lenegre早期表现,病变可长期静止于孤立的RBBB,也可能逐渐进展为双束支阻滞甚至高度AVB,若遇到电轴偏斜的RBBB需警惕双束支病变,应密切随访。一旦出现晕厥应安装起搏器。

病例三

男性,69岁,晕厥入院。入院心电图显示为完全性RBBB。动态心电图监测时,第1、2、4、5个波形仍为完全性RBBB,但在第3个波形完全性RBBB图形消失,出现代表Brugada综合征的“穹窿型”ST段抬高(见下图)。到底是不是Brugada综合征呢?

RBBB还是Brugada综合征?

Brugada综合征是右室流出道心外膜的病变,所以如果患者有RBBB,那么右心室激动非常晚,此时即使有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也看不出来。怎么办呢?要么等患者没有RBBB的情况,要么为患者进行右心室起搏使RBBB一过性消失,此时有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能显示出。

Brugada综合征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动态心电图表现为V1~V3“穹窿型”ST段抬高,下壁、侧壁导联有显著J波或J点提高与VF发生风险增加有关。部分平时表现为RBBB的患者可在右室起搏时消失,而呈现J点抬高或BrS典型的ST段表现。

要点抓取:RBBB可以掩盖Brugada综合征特征性的ST-T段、J点改变,但在RBBB波形自发性缓解或电生理检查右心室起搏改善RBBB波形后可以显示。

病例四

男性,58岁,持续性胸闷1小时入院。病史很像冠心病,心电图V1、V2、V3起始r波消失,呈rR或QR形,Q波≥0.04ms(见下图)。

患者最终诊断为急性前间壁、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。

急性心肌缺血时新发RBBB

大家知道,健康人很难见到QS图形,r波一定是有的,否则表明相应的心肌出现了问题。因此临床上碰到RBBB,且患者有很多临床症状,并伴有r波消失,Ⅰ、V5、V6导联出现宽深S波者,要高度注意可能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。前壁心肌梗死并发RBBB较多见,多为LAD近端闭塞,提示广泛前壁心肌坏死,但也可见于下壁、后壁心梗。

急性心肌缺血时新发RBBB有很高危险性。急性心肌梗死(AMI)合并RBBB较LBBB多2倍,且约1/3可发展为完全性AVB,且因已有浦肯野纤维传导受累,故出现完全性AVB时,很少经过二度Ⅱ型AVB过渡而突然发生,由于这类完全性AVB的心室逸搏节律缓慢,易发生阿-斯综合征。另外,束支传导阻滞之后,在浦肯野纤维网内易形成不稳定的折返环,从而诱发心室颤动。AMI后出现新发RBBB死亡率高于AMI之前已有RBBB的患者,这一点与合并LBBB相反。

要点抓取:AMI合并新发RBBB近远期预后均较差,死亡率较高,应尽早启动血运重建。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2-2030 重庆神州中泰助孕网 重庆神州中泰助孕网 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